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瞄准问题、直奔问题,认真做好四下基层的“为民”功课,做到“有备而来”让四下基层落在“点”上,真正成为推动基层事业改革发展的有力武器。
要多带问题少带人,直奔“问题主题”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要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在下基层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方听取意见,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把下基层调研当作“作秀场”“花样场”,表演作秀“身”不入基层、“脚”不沾泥土,让调查研究跑了调、丢了魂、失了本。做好新时代的“四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掌握党和国家有什么突出问题需要去基层探讨和研究,又要了解老百姓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去基层研究解决,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拜人民为师,及时将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务实举措。
要多走生路少走熟,直奔“基层民意”去。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之初,面对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迈开步子走、俯下身子问,跑遍闽东9个县,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彻底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调研时,满足于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将调研变“视察”;还有的不讲方法、言语生硬,问不出个“所以然”……做好新时代的的“四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主动沉下去,多走乡间小路、偏远小户,多听群众的“逆耳言”、基层“杂吵音”,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又要主动“请上来”,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访谈,在调研中把情况吃透、把症结摸清、把对策找准。
要多出点子少出文,直奔“成效成果”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三进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公路和水电建设等问题,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做好新时代的“四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坚持带着真情,透过“小现象”发现“大道理”、“小问题”延伸“大思考”。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报,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同时,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当下能解决的诉求坚持马上就办的态度,现场集中“会诊”;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建立长效整改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文章2023年11月15日发表于四川党建网,作者:李智,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