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绵竹: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为现代化绵竹建设聚力赋能
——新时代绵竹市组织工作综述
类别:党建工作 发布日期:2023-11-16 08:54:43 点击数:837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过去的十年,是绵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突破的十年,也是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砥砺奋进、提质增效的十年。绵竹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凝心铸魂 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政治是根、思想是魂,根深方能叶茂,魂定方能志坚。绵竹市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中心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高标准抓实党内集中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绵竹市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德阳市委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信仰之基筑得更牢、精神之钙补得更足、思想之舵把得更稳。当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市扎实有力推进,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内涵引领下,必将推动全市上下感悟真理伟力、汲取磅礴奋进力量!

高水平强化创新理论武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分层分类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全力实现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高质量打造人民至上理念绵茂公路践行基地,夺得延安干部学院在川首批现场教学点金字招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市上下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高质量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永恒使命,十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全省、全市中心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谋划、推进和落实,鲜明用人导向、优化班子结构、提升干部素能、激发人才活力,为中心大局强保障、聚力量,有力推动了绵竹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以的政治标尺、的换届纪律、的选任程序,高质量完成县乡村换届工作,实现了绝对全胜。

一系列扎实举措,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确保党既是组织上的统一体,又是思想上的统一体,有效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选贤任能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全链条优化选育管用,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市上下敢拼敢闯敢干敢担当的氛围愈发浓厚。

突出事业为上精准选配干部。紧扣中心大局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鲜明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用人导向,突出严把政治首关,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注重把选人镜头推向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战场,着力在重要任务、重点项目、急难险重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得到重用。高质量完成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实现一降两升一优化,进一步激发建设现代化绵竹的动力活力。

着眼后继有人培养年轻干部。换届以来,市委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创新实施青苗”“星耀”“青春自为三大工程,出台《新录用公务员培养锻炼五条措施》《新提任副科级领导职务干部实践锻炼办法》,健全完善单位中层干部配备机制,多措并举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拓宽干部选用视野,改进干部储备模式,为绵竹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不断充实新鲜血液。

坚持严管厚爱监督管理干部。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持续强化正向激励,制定《组织部门激励干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九条措施》,树好典型标杆,不断激励干部大胆干事创业;注重用好反向激励,逗硬执行《关于对领导能力不足不适宜担任现职市管领导干部的调整办法》,对担当作为不力干部进行鞭策倒逼、教育引导,促其整改转变,起到调整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十年来,绵竹市始终坚持树导向、建机制、严管理、重激励、优生态,推动干部队伍展现新活力,塑造了执政骨干新面貌,特别是面对三个千亿园区建设重任,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紧盯目标任务勇毅担当、奋力冲刺,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引领高质量发展。

夯基固本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绵竹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基层党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不断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建强基层党建主心骨突出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创新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打造头雁引领展示中心,设置岗位创新奖”“引领之星奖”“支书主题日,建立以年度考核末位必巡必审为重点的能上能下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组干院交流发言。选准管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金融干部人才挂任金融副书记、金融助理,确保乡村干部人才量足质优,充分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系统实施党建强基·治理强效双强工程,着力在特色项目、产业、园区等设立党组织,深化支部建在项目上,积极打造党建生态圈,不断强化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清平镇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调研联系点。选优配强镇村领导班子,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选拔机制,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定期组织开展强村讲堂和现场拉练,持续落实承诺践诺行动,抓实农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积极探索五干一分”“飞地经济等发展新路径,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聚焦各类两新组织,毫不动摇坚持推进两个覆盖,示范打造大货车司机之家,使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完善基层党建治理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四书模式预防化解农房流转纠纷工作法,九龙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持续推进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数字平台,成功入选全国社区党建案例、省委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项目,探索社区合伙人培育机制,打造全省首家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公共卫生委员会,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基层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防涝等大战大考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挑重担、打头阵、当先锋,鲜艳的党旗在实干一线高高飘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

筑巢引凤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绵竹坚持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努力把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大增量

深化产才融合聚动能立足建成三个千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出台一园一策专项政策,开展千人走千企活动摸排企业需求,制定并落实科创18”“白酒10,研究化工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交流,持续开展菁才汇齐·筑梦家乡高校学子家乡行,以产学研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做优人才生态提质效生态优,则英才聚。绵竹市着力构建覆盖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企业家关爱激励行动,拟制头雁企业家关爱激励行动20条措施,进一步拓展天府英才卡·绵竹菁英卡服务事项,创新推出悦享绵竹人才民宿优享政策,认真落实安居政策,做优医疗管家服务,引进华西优质医疗资源和川师附中、附小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构建有温度、有效率的人才发展环境。

强化人才培育增活力高水平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等,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人才培育体系,探索分领域分行业制定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组织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和工匠杯职能技能大赛,探索见苗浇水、精准滴灌式的培养路径和措施。

十年来,绵竹市尊才、爱才、惜才氛围愈发浓厚,强烈的磁场效应吸引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让更多的人才坚定地选择绵竹、扎根绵竹、建设绵竹、服务绵竹。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面向未来,全市组织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国、全省、德阳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工作安排,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守正创新、积极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绵竹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分享到: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